写生路上——踏寻古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
2018-05-16 06:45:23

下乡小分队:造型学院 油画系第四工作室
下乡地点:敦煌莫高窟 榆林窟 麦积山
带队教师:裴咏梅
作者:裴咏梅


踏寻古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


4月16日晚,我们一行24人踏上北京开往敦煌的K41次列车,开启了为期两周的石窟艺术考察之旅。


目的是考察临摹中国传统艺术,以两大石窟寺为主。从戈壁沙漠中的莫高窟到秦岭山脉余脉的麦积山石窟寺,空气逐渐湿润,即使都在甘肃省境内,它们的地理环境和石窟风貌区别很大。《西游记》中唐僧诗云:“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古有玄宗法师,为无上正法而来,更何况我们寻求艺术滋养的莘莘学子,对古代传统的文化遗迹应当有所了解。


第一站 莫高窟 榆林窟


距上次带队到这边已近十年,甘肃石窟已启用新的管理模式。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已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参观敦煌莫高窟要通过网络预约购票才能正常参观,为了缓解旺季人流的压力,要先在数字展示中心看一场球幕影片后,统一乘大巴进入莫高窟。十几年前我们央美的毕业生落户敦煌,现已成为研究院的骨干力量,并成立了独立的文创部门。敦煌情在跨越千百年的历程后仍牵手着无数热爱和保护它的人们守护在这里。






第二站 麦积山石窟


23日我们于凌晨4点抵达天水市火车站,经一个小时三十公里的路程来到麦积山脚下的“文萍山庄”。和莫高窟的粗犷气质不同,麦积山坐落于秦岭山脉西端,素有“陇上小江南”美名。







经过两周的考察、临摹,我们看到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每一历史时期的风貌都是完满且自足的,而古代匠师的专注与虔诚是自古艺术传承的精神所在。他们绘制出强烈人格幻想的图景,是具有丰实、具有暗示性的创作,这种美学理想的高度表达,使其恒定不变的教诲超脱于历史时间之外。





由于传统佛教艺术的自由尺度是建立在规范与秩序的基础上,它的造型与用色体系都与我们平时接触的观察方法有所不同。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走进如此浩瀚的经典源头以及佛教东传的复杂历史,对于我们而言,还有很多待去梳理与践行。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