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路上——奔向云的南端
2018-05-11 07:43:16




下乡小分队:城市设计学院2016级创意城市
下乡地点:云南
带队老师:陈瑶 郑慧敏
作者:陈瑶


本次考察的主题为“藝·滇”。创意城市分为产品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由于专业的性质,我们将以云南的传统手工艺为切入点,考察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孕育出这些艺术作品的风土人情。返校后将根据考察的亲历,选定考察过程中的一种文化或艺术形态,以城市为依托进行主题创作,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城市中发展、城市与这些艺术形态之间的联动性。


启程


4月15日,伴随着熹微的晨光,创意城市大部队的44位师生怀揣着期盼已久的心情,集体赶往首都机场,飞向少数民族聚居的洞天福地——云南,开启了12天的云南考察之行。


风花雪月——大理



云南盆地错落,江河纵横,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目的地,大理是我们的第一站。穿梭在乡野之间,山移蜿蜒,云卷缠绵。


洱海那奇幻的色彩,仿佛见到了莫奈的《睡莲》。


蓝靛遗梦——周城扎染



我们来到了周城民俗博物馆,博物馆讲解员给大家细心地讲解了有关扎染的知识和白族的民风民俗。






周城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白族人几乎人人都会扎染,这门手工艺是他们的谋生手段。对于从未接触扎染的同学们而言,初次体验倍感新鲜。在老婆婆的指点下,很快就上手制作。扎染最大的魅力在于浸泡染料之后的变化效果。同学们没有制作经验所以很难想象染好之后的效果,解开染布时或欢喜或惊讶,意犹未尽。


这次参观和体验让同学们对扎染这门民间工艺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提起了很高的兴致,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屋顶上的“神灵”——鹤庆瓦猫


大理白族地区的房屋建筑多采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屋面建筑格式。安放在正房屋脊正中位置的瓦猫是主人表达祈求家人平安,驱恶辟邪心理的一种方式。白族崇虎,俗称老虎为大猫,所以将虎形象化作瓦猫安放在房头屋顶,以示避凶向吉。


我们来到鹤庆县瓦猫制作传承人郜师傅家里,向他讨教瓦猫的制作工艺。同学们坐在小板凳上捏着泥,开心的仿佛回到了童年。然而制作瓦猫看似简单,经过几个小时的塑形才发现,想要让捏好的瓦猫能经过21天的烧制而不断裂,经历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而不变形,是需要花费功夫的。






手艺古都---新华村


新华村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有着一千多年的民族工艺品的生产历史。村里交通不便,我们步行近一个小时来到了锻造体验的工作间。



这里的手艺传承人苏师傅已提前为我们准备了工具和台位。苏师傅身上的肌肉明显矫健于常人,话语不多但会亲自上手教每位同学。很快工作间就蔓延出一阵轰烈的敲打声,同学们经历漫长无味的敲打和反复数次的煅烧,终于逐渐形成一件作品,疲惫中带着欣喜。




手工锻造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加工方法,在我国已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如今基本都被机器所替代。同学们能在这次外出考察中体验古老的手工锻造技艺,耐下心来与掌钳和打锤进行长时间的磨练,是难能可贵的。其中手工艺的痕迹与锻造者的心意是用机器所不能替代的。


纳西文化——丽江


一路向北行进,我们来到纳西族聚居地丽江。纳西族擅长刺绣,我们来到白沙古镇的刺绣学院,听阿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刺绣的起源、纳西文化的传承以及纳西民族的生活起居等,并请秀娘给大家示范了基础的刺绣针法。






纳西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民族,是古羌人的后裔,至今保留沿用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东巴文,这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活着的象形文字。行走在丽江古城,随处可见东巴文招牌和东巴文祈福风铃,虽然这是商业的赚钱手段,但至少是一种传播方式,让这种古老的文字沿用至今。我们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对东巴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请到玉水寨的一位祭司,采访并学习了有关东巴文化的文字、占卜、仪式等,这将是他们进行创作的灵感来源和素材。


摩梭女儿国——泸沽湖


摩梭族是从纳西族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特殊的部落,后来自成一族,被称为人类最后的母系社会。泸沽湖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摩梭族将之奉为母湖,有了这份信仰,摩梭族人把泸沽湖保护的一尘不染,亮如明镜。








站在泸沽湖旁,不由得心旷神怡。风飞缱绻,碧柳摇曳。在这优美的景色里,我们整理好思绪,沉淀前些天的所闻所感所学,在湖边分享了小组的调研成果和创作想法。


4月25日清晨,迎着朝霞,我们在泸沽湖码头集体合影。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不舍踏上返回的巴士车,结束此次云南考察。


在这十余天的考察中,二年级创意城市小分队的同学们在体验传统手技术的同时,激发了对民间手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在亲身经历后,同学们学会了主动挖掘此次考察的各类手工艺技术及作品的文化内涵、社会意义,学会有的放矢地去搜集亲身体验的各类素材,在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时间轴上,思考、领悟并投入到实际创作中。这些宝贵的经历,正是同学们在大二阶段需要学习并加强的,是单纯通过网络查找和学习难以触发的。


虽然考察过程中行程奔波,但同学们通过这次考察,彼此之间变得更加熟识和默契。从一开始的腼腆到后来的彰显,从每一次惊奇的提问,到每一轮稍显稚嫩但确不乏深刻的探讨,大家在主动思考与碰撞中,擦出了更亮的创意火花。而这,就是我们之间最难得的经历,也必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8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