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路上——黔西南记事
2018-05-16 01:37:33

下乡小分队:建筑学院2015级
下乡地点:贵州兴义、安龙
带队教师:何崴 王文栋 王子耕
作者:何崴


今年我和王文栋、王子耕老师共同带领建筑学院三年级建筑、城市专业学生共53人,奔赴黔西南州兴义、安龙及周边地区。黔西南州位于贵州西南部,是苗族和布依族自治州,此处自然环境优美,有著名的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大峡谷等景区。近年来,随着贵州发展速度的提升,黔西南地区也迎来的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包括:考察黔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和民居的风貌;参观雨补鲁村,板万村,楼纳建筑师公社,考察当代建筑师对该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对两个深度贫困村进行深入调研,并为村庄提出改善方案,设计扶贫。整个下乡组织紧凑,内容丰富,其中也不乏引入深思和极具意义的事情。


雨补鲁与板万
雨补鲁和板万两个村庄分别分别位于兴义市和册亨县,都是该地区保持相对完好的布依族村寨。2016年开始,两个村庄都迎来了新的转机,在国家“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希望对这两个村庄进行修缮和保护,回复村庄的传统风貌,并在此基础上激发村庄的活力,引导产业升级,希望通过旅游产业的引入振兴乡村。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老师成为了这个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关键人物。在吕品晶老师领导下,两个村庄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建筑风貌得以保护,被破坏的风貌得以恢复;此外,随着新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的进入,外来的客人多了,村民有了收入,村庄逐渐的有了活力。


此行,我们对两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考察,详细询问了改造前后的情况。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建筑师的介入的确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少正面的作用,村庄环境得以改善,风貌得以恢复,产业得以重构,收入得以提高,精神气得以汇聚……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改变来的如此自然,并没有生硬的浸入,也不是散点的随性而为,所有工作都在计划之中,但又润物细无声,同学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犀牛洞与捡垃圾
犀牛洞位于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是亚洲第一大的溶洞群,据当地人介绍已经探明的深度就达17公里,此外还有大量的洞穴分支没有探明。犀牛洞入口位于我们调研的深度贫困村坡老村范围内,因此也成为我们参观的地点之一。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犀牛洞现在还处于未开发状态,洞口和洞内保持了纯自然的形态,空间尺度硕大,溶岩地形地貌特征明显,极具奇幻色彩;但另一方面由于经常有当地人进入洞中玩耍,加之缺乏管理,洞口区域遗留有大量的垃圾,严重影响了溶洞的环境质量。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的油然而生,我们能不能将洞口区域的垃圾予以清除?这样做既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回馈,也是对学生环保意识的一种教育。


当我们将这个想法反馈给地方政府后,地方政府也非常赞同这件事,并为此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提供了捡垃圾的相关工具,派出工作人员协助学生们一起行动。于是,4月24日的下午,三位老师带领所有同学再次来到犀牛洞,开始了清除洞口区域垃圾的行动。




从开始时候的略带嬉笑,到后来的认真与执着,学生们很快进入了角色,所有人都投入到清除垃圾的行动中。用手拾,用火钳挖……学生们想尽一切办法将可以到达区域的垃圾全部清除,带出犀牛洞。看着焕然一新的溶洞,学生们都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为深刻的理解了下乡的意义。


深入贫困村和艺术介入
本次下乡除了参观学习几个已经改造完成的村落外,我们的任务还包括对两个深度贫困村——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和歪纳村进行详细的调研、测绘,并尝试通过设计和艺术的手段帮助这两个村庄,参与“乡村振兴”。坡老村和歪纳村都是布依族的村寨,地理位置闭塞,交通极其不便,现有村庄人口分散,缺乏劳动力,留守情况严重;此外两个村寨严重缺水,也缺少耕地,几乎没有产业,其中歪纳村长期受到洪水的困扰,一年中有2个月被洪水围困,交通中断,几乎没有稳定的粮食收成。


严峻的现实让学生们第一次真实的认识到中国乡村除了美丽风景之外,还有急需我们帮助的一面,这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经过和地方政府讨论,我们最终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村庄中的一座老建筑,进行策划,研究地方传统建筑的特点,并试图通过对传统建筑的研究,找到修复村庄风貌的方式、方法;第二部分是选择村庄中一栋这几年新建设的建筑(都是按照城市样式草率建设的),根据村庄新的产业诉求,如旅游业,给出改造建议;第三部分是在村庄范围内找到一个突出的“点”,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解决村庄的某个突出矛盾,激活村庄。



坡老村调研小队部分同学合影


为坡老村村民拍摄全家福



为坡老村制作的电影票


经过多次深入村庄的调研,以及紧张的创作和辅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两个贫困村提出了4组,共8组设计建议方案,分别针对洪水、产业提升、垃圾堆放、卫生设施、民宿、公共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公共文化生活等多个层面。4月25日,下乡小分队还和地方政府及村镇干部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学生们将自己的设想进行的介绍,地方干部也从实际的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交流,学生们更加了解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为地方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艺术建议。地方领导普遍认为,学生们的想法很具创意,虽然有些并不太成熟,但可以为地方后续的工作提供很多参考;而另一方面,一些想法非常接地气,完全可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的工作并不是只停留在纸面上。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竟然真的为村民完成两件实事。其一,为整个村民组各户拍摄了全家福,并洗印出来送到了每家每户;其二是为村民放映了一场电影,用以重建村民的公共文化生活,重建村民之间的信任,要知道这个村寨上一次看电影是1980年代的事情了。







为坡老村村民放映电影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8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