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路上——再过零丁洋
2018-05-04 02:58:44



下乡小分队:城市设计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
下乡地点:珠海市外伶仃岛
带队老师:冯烨 杨忠 向华
作者:秦建平 何逸凡


今过零丁洋


今年的下乡采访,我们选择了“最南方”的小分队——去外伶仃岛写生采风的城市设计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


在下乡的136个小分队中,外伶仃岛一眼入心,“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脑子里第一时间飘过的自然是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伶仃岛,亦即《过零丁洋》中的“零丁”,本文还是选择使用“零丁”,谨以此礼敬民族英雄文天祥。


外零丁岛是珠海市东南部万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绘本工作室此次考察实践,一改往年的“城市亲历”主题,让同学们来一次“海岛亲历”,他们的首站即是外零丁岛。


自珠海出发去外零丁岛,要经过两个小时的轮渡。也许由于航程较远,外零丁岛的旅游算不上热点,去往岛上的船次也不多。因为船要驶过零丁洋,我脑子里装上了当年文天祥傲立船头、视死如归的画面,心里也塞了些文化的东西,还想象着如今“过零丁洋”时会生些感慨,激发一点文艺情怀。


零丁洋是珠江最大的河口湾,珠三角的经济前哨深圳市、珠海市、广州市、东莞市、中山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等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于周围。这里历来是兵家重地和贸易要塞,近代鸦片战争前这里也曾是鸦片贩子走私的跳板。


零丁洋虽属弱潮河口,但不规则的半日混合潮还是把难忘的晕船经历留在了此次“过零丁洋”。登船后,乘务员不停地询问每一位乘客“要不要方便袋”,当时还想是不是有点夸张啊,总觉得自己也有些经历,这点船程算不上啥,对晕船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船的后半程随着风浪起伏剧烈起来,转来转去不停问询的乘务员或许也带来了心理暗示,肠胃开始翻江倒海。


船驶过在建的港珠澳大桥,许多乘客兴奋起来,我们也真想跑到窗边一睹这座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的恢弘之势,但此时晕船已致起身都难。据称大桥曾计划命名为“伶仃洋大桥”,后来定名港珠澳大桥。想来如今的零丁洋早已不再“伶仃”,连接三地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大桥如此命名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了。


经停桂山岛后风浪加剧,船颠簸得愈加厉害。天旋地转中到达了外零丁岛,此时人呕吐得已狼狈不堪,带队的三位老师早已等候在小岛码头。


做一本海岛的“立体书”


此次“海岛亲历”,对于下乡的同学来讲不轻松,他们背负着难度不小的作业,要求在深入细致了解海岛风情、采集独特环境的人文意象基础上做一本海岛文化主题的立体书,同时还要做好为当地小学生讲授绘本故事、教小朋友画画等等志愿支教任务。


原本三周压缩为两周的考察教学任务有些紧张,三位带队老师不得不提出了如此“苛刻”的要求。此次下乡的有17位同学,按照学校规定不足20人的小分队,只能有一位带队老师,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除了“法定”的冯烨老师,工作室主任杨忠和向华老师都做了自费的“志愿者”,随队的三位助教自然也是志愿者了。对于同学来讲,此行的师资力量算得上“豪华阵容”了。


出发前的一周,在制订详细考察实践计划的同时,工作室的老师们为同学们做了“怎样做立体书”,“如何给小学生讲故事”等专题讲座,同学们为了做好海岛主题考察,也做足了纸上功课。



但这个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岛上居民仅200余人的小渔岛,与同学们功课里的“海岛”还是很有距离。跟我一样带着“过零丁洋”的历史文化主题,来岛上寻找文天祥踪迹的朱中原同学,原本计划做一个历史记忆切入岛上文化风俗的主题创作,但小岛显得有些简单的内涵让他尽快改变了计划,与北方完全不同的植被景观和各种各样的船只又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而在城市了每天重复穿梭于钢筋水泥空间的丁露阳,眼前的小岛给了她巨大的精神空间,她终于可以放肆地大口呼吸了。表面看上去不善言谈的班长奚海洋倒是另辟蹊径,来岛上次日一大早便跑去了渔民的小码头,新捕捞上来的海产品交易早市吸引了他。



“这个小岛环岛只有一条公路,全长也只有五公里多,但一路风景非常美”,向华老师来到岛上后最热爱的是每天晨跑,40分钟便环岛一周。我们在岛上虽然只有多半天的停留,但也不放弃难得的“环岛游”,一边与随时可见的写生同学交流,一边贪婪地吸纳岛上特有的风情与空气。


路边的三角梅艳丽得有些不真实,平时很少能见到花瓣如此丰满的三角梅,也许是因为暴露在寒无遮拦的阳光与透明的空气里。“给我们做向导的朋友总叹息我们没能看到台风破坏之前岛上迷人的植被,现在我们看到的也是刚刚萌发的新枝新叶。”视野内满是盘根错节的树干与老藤新的枝芽,杨忠老师与我们一同走着,尽情想象着小路上空曾经遮天蔽日的繁茂植被。去年夏天,那场数十年一遇的强台风“天鸽”给珠海带来一场噩梦,同样横扫了这个小岛,倒地的百年老松,腰斩的树干,路边、山坡上随处可见“天鸽”肆虐过的创伤。


步行环山路几乎没有车辆惊扰,偶有当地接送游客的小型电瓶车驶过。


环山路上一处“天坑”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半个山坡也被劈成了有规律的“梯田”。经了解,当年修建香港机场时,此处的山石曾被开采运往不远处的对岸用于填海。



零丁岛上的晚课


岛虽然不大,但真要把同学们集中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落日余辉,晚霞漫天,傍晚的色彩最能吸引写生的同学,约好的晚餐时间就只有推迟了。


山峦、碧波、彩云,此时迷人的色彩只属于这个静谧的小渔岛。原本要收工的老师同学,纷纷把小岛日落风景快速收藏进了自己的速写本。



简单的晚餐过后,厨娘非常配合地收拾干净餐桌,小餐厅便成了讲评课堂,而厨娘此时也成了认真的旁听生。


每天的晚课,老师并非唯一主讲人,上半堂课由每一位同学依次汇报自己一天的写生收获。每天晚上毫无遮拦的亮相让同学们写生的每一天都不敢怠慢。



等餐的空档善于记录的郝雨婷同学特意准备了两本速写本,她每天生动的速写引来同学的赞赏,而那本精心绘制的水彩本,更为自己的“立体书”积累了充分的素材;大大小小船只激起了徐瑶同学的好奇心,她精心绘制了21只漂亮的船;有心的赵梦雅把每一位同学写入了一张“全家福”;随队助教、在读研究生高派的平板电脑绘制,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语言。



离开平时课堂的每一位同学都在好奇地找寻自己的兴趣,收纳小岛上独有的素材。汇报过程中冯烨老师与向华老师随时进行点评,随队的三位助教也结合自己的写生感受积极参与讨论中来。


“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语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人云亦云,17个人就要有17种风格。出来写生要学会观察,要眼勤手勤,随时记录,完成作业并不重要,关键要有所收获。”大家汇报交流之后,冯烨老师鼓励同学们学会抓住写生的过程。向华老师结合自己多年以采集民间故事素材的经验,引导同学们积极去挖掘陌生环境里的财富,“要调动自己的能量去适应未知的环境,要在陌生环境里培养自己的兴趣,做一个会学习会积累的人。一本随手记录的速写本将来会成为最宝贵的财富。”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大家又热烈地交流起来。




连日来的长途劳顿加晚上的海风,杨忠老师病倒了,无奈缺席了当晚的讲评课。


晚课结束时已近零点,静静的港湾传来几声进出港轮船的投锚声和起锚声



入住的酒店旁边是一处著名的国际锚地,夜晚,大小货轮静静地驶进驶出,静谧的夜色透出几份现代人文的和谐。历史这部书由其自身轨迹写就,有必然亦有偶然,当年过零丁洋的大文豪文天祥倘若能想象出千年后的这幅盛景,也不会生出“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伤悲了。


宣传部 秦建平/文
宣传部 何逸凡/图编
2018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