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李桦老师
2023-06-01 09:34:08


 

 

 1981年李桦访问英国,在泰晤士河畔留影。

 

      在考入学院版画系之前很久,李桦已经是我的启蒙老师。1946年秋,我还是一名初中学生,一次往西安开明书店欣喜若狂地买到一本《新中华》杂志,翻开封二,看到了李桦老师的木刻作品《怒潮》,我深深被吸引,很激动。此后,每当学习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或是阅读中国历史时,这幅作品总是重现在眼前。当我们一帮青年人奔赴延安,在夜路脚步声中,这幅作品也常常闪现于脑际。1953年,第一次见到李桦老师给我们上课,他身材不高,朴实健康,行动有力,广东口音很重的普通话铿锵爽朗。那双多年紧握刻刀的手,给学生改画时,划出的线条也准确豪放。日子长了,读了《鲁迅书信集》中许多给李桦的信,从各位老师的谈论中得知李桦是中国革命木刻的良师。一生中,他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将组织木刻活动,从事木刻创作以及培育美术青年三者交融在一起,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他在广州,上海、北京所倡导的木刻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地相结合。他亲手刻制、拓印、装订、发行《现代木刻》画集,建立现代版画会,发起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筹办木刻活动展览以及大规模的抗战八年木刻展,都是在极其危险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他的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强烈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作品,如《民主在行进》《团结就是力量》《从铁蹄下站起来》《粮丁去后》《怒潮》组画都是满怀着革命激情创作出来的。1934年,鲁迅第一封回信热情地肯定李桦:“先生木刻的成绩,我以为极好,足够与日本现代有名的木刻家争先。1934年徐悲鸿撰文推崇中国木刻时指出:“李桦作风日趋沉练,渐有民族形式,有几幅近于丢勒。”李桦老师生活清苦,常常用自己的薪金和稿费支付木刻运动的经费,资助困难的青年,通过函授指导众多的青年学习木刻。他在上海时租了一间小屋,木刻青年们食宿无着时,就挤住进来,分食粗茶淡饭,分盖旧毛毯。在中国,直接间接受到他的启蒙教育的青年何止千千万万,那时的青年都把李桦视为木刻界的鲁迅,十分敬重他。木刻运动同进步文艺一起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团结和号召亿万人民奋起投身抗敌和革命的伟大斗争。

 

 

 

20世纪50年代,溪边,纸本素描,16.9cm×22.5cm


 

      建国后,李桦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了版画系。我是这个系的第一班学生,1956年,李桦老师带着全班去河北省白洋淀深入生活,进行木刻创作教学。一个多月里,他住在农民家里,带头参加劳动,画了大量速写。起初,同学们不善于安排劳动和作画,劳动累了,顾不得画,或游离于生活之外只画些日出日落风景。他说:“作一个版画工作者,就要画得多、画得快、画得活,要在劳动人民中多观察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形象资料。”他耐心地示范,每天晚上和同学一起观摩速写。大家惊讶地看到李桦老师几天就画满了整本整本的速写,而每一幅速写都生动地勾画出农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动作神态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场景,且布局适当,构图完整,成为版画作品的初稿。像这样面对生活,当场完成的大幅速写,虽几经战乱,散失很多,仍然保存下来3000多幅。村里的老乡们同师生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他们风趣地称李桦为人民的“县长”(农民习惯地把县长当作父母官),并说:“画得这么真,回到北京,准能变成电影活动起来,全国到处放。”后来,李桦老师反映白洋淀人民生活的木刻《夏日》《捕鱼》等作品,通过展览和报刊传播到祖国各地。李桦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广博的艺术修养。他谆谆教导同学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哲学、科学、美学、文学,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有很高造诣。他精通中外美术史,爱好音乐与书法。80年代以后,他在教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变体练习,即一个题材,鼓励学生尝试用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处理,产生不同的效果,然后从中选择。在他主持的版画系,木刻、铜版、石版、丝网版画都有了新的发展。李桦老师还提出几种版画技法混合使用,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复合版面。在他的启发下,一个学生的毕业创作,利用多种纹样的树皮拼接成木版凹印版画,反映北大荒林区和石油工人的生活,受到国内外美术家的高度评价。同从前一样,李桦老师除在校任教外,仍通过大量的书信和频繁的接待,在校外辅导和培养了更多的青年学会了版画,其中有许多获奖的工人、农民、战士等业余作者。李桦老师已白发苍苍,年逾古稀,但还兴致勃勃地亲自指导一位西北铁路小学美术教员,在儿童中开展小版画教学,获得可喜的成功,在国际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交流中,格外引入注目。当李桦老师看到小朋友天真稚拙的作品展出以及作品介绍和画册时,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熟悉他的学生们知道,这是李桦老师感到最高兴最幸福的时刻了。

 

 

 1956年 劲风 纸本素描 27cm×39.5cm

 1958年 十三陵工地写生 纸本素描 18.1cm×26.7cm

 20世纪50年代 坦克 纸本素描 11cm×26.5cm

 

      从1932年开始教师生涯以来,已经有58载,建国以来也40多年了,在他教导下成长起来的版画作者,有整整三四代人,包括来自欧、亚、非、拉美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和研究生。他从1955年主持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览,一直到去年第九届全国版画展览,没有一届不是在他亲自参加筹备下开幕的。1980年4月在黄山全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大会上,他被代表们选举为协会主席。他现在已经83岁高龄,还不时装上助听器,倾听来访者提出的问题,还常常戴着跟镜在灯下,一封又一封回复着学生们的来信…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在做艺术启蒙的工作。记得李桦老师80岁生日时,许多学生赶来北京祝寿,一个最年轻的在校生深情地说:“作为李桦老师的学生,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对版画艺术的执著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为人正直、做学问严肃的高尚品格。”


                                                                                                                                                                                                                 杨澧


本文原载于《美术研究》1991年第1期(总第61期),引自李抗主编:《滴泉集:李桦的艺术历程(上)》,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21-124页


杨澧,1930年生于山西太谷,1948年赴延安大学学习,后留校在文艺工作室任美术组长。1953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副主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秘书长、第五届全国委员。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研究室顾问。



 

 

1959年 国庆节 纸本水彩 19cm×30cm



1987年 在祝李桦80大寿会上,左起:李桦、黄永玉、彦涵、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