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个性、修养和技巧于一炉 ——读马常利的画
2023-06-02 01:35:59

      马常利的名字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为中国绘画界所熟悉。那时他别具一格的作品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他的作品中人们发现这位年轻画家的油画很有意味和那个时期大陆普遍流行的虚张声势、剑拔弩张的画风不同他作品的绘画语言质朴清新给人以雅致的亲切感。1959年的《幸福之路》和1963年的《高原青春》是他早年的代表作。今天读来仍然感到新鲜有一种难得的艺术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这些作品将在中国当代油画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马常利不是美术明星他不善于自我张扬。他早期的成功没有给他带来什么荣誉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根本不去追求什么荣誉。他默默地耕耘着研究、实践、探索逐渐完善着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是一位勤劳的、不知疲倦的实践家。和他共处了40多年的闻立鹏君在谈到马常利时深情地写道“从青年时代起我们同窗共读面对一个模特作画一起驰马新疆草原又负重跋涉在太行山上湘西丛山青海湖旁风里来雨里去老马总是背着那沉重的画箱无声无息地观察着、寻找着。一会儿掏出小本子画几笔速写一会儿眯着眼睛用手指合成一个框子捕捉构图。40年里他像一名采矿工人奔波在中国大地到处探寻开掘艺术美的矿藏又像一名冶炼工人日夜守护在高温炉旁凭着一颗诚挚的心凭着对生活的高度激情和纯熟的技艺他把许多貌似寻常的景物摄入脑海加工、提纯、化合注入自己的心血融入情怀构成诗境组成音乐的旋律转化为一幅幅优美质朴的视觉画面。

 


 

马常利 黑衣女子 纸板油画 53cm×39cm 2010

 

      马常利河北省山海关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留校任教。在任教6年之后又重新入该院油画研究班研究油画两年。结业后他继续在油画系当教师先后为系副主任和代理系主任。现在是该院教授。


 

      马常利受过严格的写实绘画的基础训练加之他的治学态度严谨认真使他的修养和技巧很全面人物、风景和静物画得都很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提倡主题性绘画和情节性绘画。本来油画作为写实能力很强的绘画形式可以表现历史和社会事件也可以包含一定的文学性和情节性。但是并非所有画家的气质、素养和秉性都适合主题性绘画和情节性绘画的创作。马常利在那样的政治形势下虽也不得不画主题性的人物画。不过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个性和从生活中获得的感受作画的。所以他的主题人物画没有八股气不概念化。写实油画严忌过分写实。写实太强会陷入呆板。马常利深知此理。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写实中含有情致富有韵味。在人物造型上他不拘泥解剖和透视的准确善于巧妙地变形、夸张在轮廓处理上他善于运用线的虚实关系加强表现力在色彩上他注意单纯性和装饰性给人以视觉的愉悦感。读马常利的人物画感到很轻松即使他画的一些主题性的人物画也非常有人情味。不像同时代的有些人物画说教性很强使观众“敬而远之”。这说明马常利作画是很重视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在感情的。



      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我认为是马常利油画艺术最重要的特色这是由画家本人的性格和气质所决定的。马常利为人坦诚性情温和友善。他把这种感情诉诸描绘的对象使笔下的人和物凝聚着他的情和意因而能产生非同一般的艺术感染力。

 


      在马常利的创作中最精彩的是他的风景画。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他似乎领悟到他的艺术气质更适合于风景。他在这一领域像掘泉似地越掘越深泉水喷涌收获甚多。他之所以迷恋风景是因为他早就认识到“优秀的风景画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审美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马常利 荷韵 布面油画 80cm×80cm 2004

      风景画画的是景实际上是借景写情以情动人。马常利说:风景画“是作者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蕴于景物之中赋予景物以感情因素使人的情和物的景相交融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他很欣赏俄国风景画家列维坦(LevitanIsaakIliich)的话:“风景是心灵之歌。”马常利的风景画不满足对自然的再现不重描摹自然的表象而是注重人的感情的抒发。他强调要主动地把握自然主张表现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动。我们读马常利的风景画可以发现他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的都有一种可贵的激情在其中。

 


      能使画家激动的风景也可能是最平凡的景物。马常利风景画的另一特色就是他善于在平凡风景中发现美。马常利说:“名山大川虽然美但它的美毕竟与一般人的生活与环境相距较远。因而不易使人感到亲切而那些自然而平凡的景物往往却蕴含着巨大的美的价值和魅力不过需要人们去揭示它。我喜欢从平凡的生活与自然中去发现美力图在作品中创造一种人和自然相契合的和谐境界它既包括客观世界的美同时也凝结着个人的真挚情感。可以说是艺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而物化的结果。”马常利画中的景色不险不峻有一种平实的性格美。他说:“有些景物初看并不美并不外露它们的美常是隐藏在朴实无华的平凡之中。”怎样才能发现这朴实无华中的美?马常利的经验是反复观察深入探索善于捕捉。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山区平原还有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勤于写生运用油画、速写、默写等手段迅捷地画下自己的感受有时还辅以文字记录。普通的风、晴、雪、云、雾、雨、平原、山丘、村落在他的笔下都成了传达感情的载体。他作品的选景和构图其实是反复推敲过的但因为他尊敬大自然的美善于“隐藏”自己的匠心经营这就使画面似是偶然取来似为自然之一段落显得真实生动。

 



马常利 收获时节 布面油画 80 cm×80 cm 1984


      马常利是色彩的诗人和歌手他懂得油画是以色造型和以色传情。他谙熟色彩规律能处理多种环境下复杂的色彩关系。在运用色彩上他把色和形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脱离造型追求孤立的色彩美。因此他画中的色彩不飘浮有深度和厚度含有形体的结构。其次他特别注意色调和色彩的关系或冷或暖用以表现各种情绪和气氛。色调的基本倾向鲜明但内部色相非常细致复杂就像音乐中既有明确的主调又有微妙的音色变化使人觉得回味无穷。再者他在色彩运用上既尊重自然、尊重客观对象又敢于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按照自己的构思和画面的需要改动自然的色彩。他在画《通道》这幅风景画时原来白墙上的花是红色的且疏密变化不理想。在写生时他把红花改成白花使之与白墙之间产生既和谐又微妙的变化。写生时他都敢于作如此大的变动至于在写生的基础上的创作就更为大胆和自由了。应该说他的许多风景画远远不是直接写生的图像而是他心灵创造的结晶。写生的速写和画稿只是用来作为他创作的契机供给他艺术创造的灵感。例如他画的《太行晨曦》就是根据一幅速写的启发画他在太行山区的生活感受驰骋他的想象力作艺术的组合和构成。那重叠的山峦蓝绿的色调俯视的构图以及互相融汇的早晨炊烟与晨露的水汽所造成的意境与其说是太行山晨景的写照毋宁说是作者内心世界对太行山富于感情的回忆是他为太行山所写的抒情诗篇。

 



马常利 宁静湖畔 布面油画 80 cm×100 cm  2000


 

马常利 蓝色交响 布面油画 80 cm×100 cm  2013


 

马常利 天山雪 布面油画 80 cm×90 cm  2014


 

马常利 向海洋 布面油画 80 cm×100 cm  2014


 

马常利 农舍之秋 布面油画 80 cm×100 cm  2014

 

      马常利在运用色彩赋情表意时特别注意笔触的美。他把油画的色与笔的关系比喻为中国画中墨与笔的关系。由此所传达出来的点、线、面等形式因素通过笔力的大小和留驻在画面上的时间长短造成动静、刚柔、轻重、虚实等抑扬顿挫的感觉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表现出作者的情怀、修养和个性。马常利自觉地运用这种笔触美有意识地将这种笔触美和色彩美融为一体。正如闻立鹏君所说:“老马的画除色彩语汇外还经常使用许多点与线时而流畅飘洒有如行云流水时而闪烁跳跃造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响效果使画面总是生意盎然富有生命的活力。这些点与线也像其色彩造型与表情并重一样不但成为辅佐造型的结构而且也是表现情感的音符借以表现音乐的节奏、韵律形成画面的旋律与气势成为表现感情打动读者心弦的重要因素。


      马常利的油画创作之所以富有神韵和意境和他的中国传统艺术修养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自欧洲油画传入中国之后许多中国油画家在注意熟练地掌握写实技巧的同时始终注意融合中国的抒情寓意的审美特色。马常利的老师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和艾中信等都是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油画家。他秉承了这一传统并在新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注意吸收现代西方流派的一些语言因素使自己的绘画语言更有表现性。马常利最喜欢印象派的色彩对凡·高(Vincent Van Gogh)和表现主义的绘画也感兴趣。近几年的画他画得更洒脱更含蓄更有写意性且在用笔和用色上吸收某些水墨的表现因素从而使他的画具有民族的特色。马常利的油画是有民族色彩的油画。由于这民族的色彩蕴含在强烈的个性中包容在深厚的油画造诣中因而显得有深度和有中国艺术的精神气质和那些为追求民族色彩而在形式上下功夫的人决然不同。看来马常利的油画创作是把个性、修养和技巧熔于一炉了。



      马常利正值创作旺盛期。他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仍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相信凭着他谦诚、勤奋和务实的精神他的艺术还会有长足的发展。

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