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姚有多
2021-12-16 01:53:46

已故画家姚有多(1937一200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培养的卓越的、优秀的人物画大家是一位毕生献身于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的美术教育家,还是一位热心中国画事业、积极投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工作做出了很多贡献和成绩的领军人物。只是他英年早逝留下许多未完成的事业.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讲,最令人遗憾的是在他向艺术顶峰的攀登过程中的不幸中断,既是其个人的、更是艺术事业的不幸。在画家去6年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姚有多》卷,和他的画展即将在北京与人们见面,使人们重温他的艺术并对他的艺术有一个较全面、完整的认识使他的身后不再寂寞.这是足堪告慰姚有多先生在天之灵的事情。


姚有多1937年生于浙江慈溪一个贫苦家庭.自幼在上海生活。少年姚有多即表现出绘画才能,和他的二哥、后来成为海内外知名画家的姚有信一起学画连环画并在1952年参加上海美协举办的连环画研究班学习同班同学中还有陆俨少在内结业后分配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工作那时连环画是美术出版界的重头戏集中了最出色的画家著名画家程十发当时也在这个组里。我不止一次听到姚有多高兴地回忆那段生活:“当时我是组长程十发是我的组员。’`可见其少年多才和积极努力为组织所信任的情况。1954年,时年17岁的他考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开始了他再未离开过的中央美术学院的一生。


姚有多是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开始分科系后第二年入学,当时的美院是其建院以来最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时段。国画系的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等大师正当壮年.精力饱满.年轻一些的教师李解、宗其香意气风发。学校不遗余力地推进教学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们每一天都在振奋的心情里学习和生活。如今回想都感到不可思议。今天我再看姚有多的作品感到他的基本功是如此的扎实深厚,不禁回想50年代中央美院的学术气氛,能够培养出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卢沉、傅小石、袁运生、姚有多这些优秀的画家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后人思考。


姚有多美院毕业后留校开始其一生的教学生涯。大家知道中央美院是著名的“徐蒋体系“的诞生地。“徐蒋体系“的基本精神是汲取西画的写实技法和观念发掘中国画传统“写意“`’传神“的精髓,运用笔墨技巧为中国的人物画艺术开拓新路。徐悲鸿先生早年随其父学到民间画工的传神技法,后赴欧洲学习古典写实艺术,对于西式素描深有研究.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论断.他的人物画创作是其“中西结合`’思想的成功实践他的作品如今已经成了人们钟爱的文化瑰宝。蒋兆和到中央美院教学延伸了徐先生的学术思想,他的高度艺术成就和教学实践不仅在20世纪50一60年代影响巨大,而且至今不衰。虽然有人对他们不断提出质疑和贬低,但是只要稍具公平客观之心的对照清末费晓楼、改七爹之流的病态仕女画,就可以发现中国人物画迈出了多么大的一步。


就中国人物画教学来讲.姚有多无疑是“徐蒋体系”的血撤正传。他最擅长的是人物肖像画功力深厚,技法精湛。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意思无非是要有发言权.先要自家有过硬的本领。姚有多的人物肖像不仅达到传神、肖似,而且每一次作画都全力以赴,充满激情,无论是实地写生还是课堂作,都尽力去深入对象的内心世界从外部特征去表现其性格,同时,他的笔墨技巧得心应手.极富表现力达到真实具体而概括简练。当我们今天集中地看他的这一批作品时,对于他在肖像画方面的高度成就不禁感到过去对之了解不足因而估价不够。我也不禁想到,长久以来人们习惯认为写生肖像算不上创作,而把它们归入“习作`’一类.在中国画界更是如此。其实写生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试看西方许多大师的肖像画名作大多是写生之作,以其生动传神和性格特征而名垂画史。


1983年姚有多在烟台三山岛画的一些人物肖像,相当成功,老渔民的淳朴憨厚,饱经风霜.少女和儿童的面容亮丽,皮肤光,形成强烈对照。不仅如此他在几次为外国领导人如日本总理大臣海部俊树(1989年)、新加坡总理王鼎昌及夫人(1990)、来华访问的韩国总统卢泰愚夫妇(1992年)画像.表现了高超的肖像画技巧,得到国际友人的赞美和评价.大大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声誉。在蒋兆和先生之后以水墨工具作人物肖像并达到高度的技巧与格调的.姚有多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位。


姚有多1959年毕业以来.教学之余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新气象、工农兵形象的作品,如《引水上山》(毕业创作)、《幸福颂》(1962)、((新队长))(1963)、((彝族的新生))(1965)、((非洲的觉醒》、《自力更生》(1967)、《陈胜吴广起义》(1973)、《出诊归来》、《暮归图))(1977)、《伯乐相马})(1981)、《春雨))(1982)、((野趣图》(198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985)、((诗圣著千秋》(1986)、《抗洪图》(1991)、《版纳集市》(1983)、《赤壁怀古》(1985)、《赛马手》(1997)等作。以上只是部分名单不难看到他的创作热情与勤奋。其中80年代以后的创作更加成.所选古典人物如诗人杜甫,创造了一位贫穷困顿仍然忧国忧民的晚年诗圣的动人形象,在《诗圣著千秋》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突出描绘了诗人清灌的面容和临风雪而不退缩的坚强。这件作品他画了不止一幅力求完美。此外,在1992年创作的《徐霞客造像》,也非常成功,刻画了这位伟大的旅行家亲切善良的面容.似在旅途劳顿中暂作小憩。姚有多的人物,每一个都作个性化的处理都是生活中的具体`这个人”决不信笔草草.决不概念雷同,表现出学术的严肃和高标准要求。


姚有多先生是一位古道热肠、心直口快而城府不深的君子,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对于中国画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我多年和他一起在中国画艺委会工作的体会。199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委托他筹组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请潘絮兹先生出任,由他担任常务副主任。有一天他到《中国画》编辑部来,让我带他到什刹海边的潘先生家去谈起来意,才知道是请潘老出山潘先生痛快地答应了。然后他又让我也加入艺委会.做委员兼学术秘书,在当时我感到有些意外看到姚有多的诚意我也只好答应了。这是我在他手下工作的开始。中国画艺委会的各项工作艰难地起步了。艺委会成立后,得到中国美协和全体委员的积极支持在缺少经费的情况下姚有多毅然做出举办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展的决定。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中国画展,困难重重在他亲自努力下艺委会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局面。


1993年艺委会与深圳动产拍卖行合作,以艺术咨询顾问的名义参加当时刚刚起步的艺术市场的开拓工作记得当时姚先生不辞辛苦,跑天津下深圳加上刘大为和我一起协助拍卖行选拍品作鉴定。随后艺委会又开展了国际交流活动.和日本国际水墨联盟成功地举行了交流展览.并实现了画家的交流互访,对于高水准的中国画走出国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画艺委会成立之后.协助美术家协会做了不少工作,参加了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的评选工作。这些事情都是姚有多通过多方努力亲身力行办成的。中国画艺委会建立十几年来工作打下了基础,在美术界有了较大的影响和声望是和姚先生的开拓之功分不开的。


姚有多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他的作品第一次拿出来展览。画集隆重的出版不仅仅是对他的很好的怀念,我也希望是对这位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大家的深入研究的开始,把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推向新的阶段。


孙克